智能微系统研究所

    研究所简介

智能感知芯片作为信息产业中的基础和核心部分,在无人机、航空发动机、武器装备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智能感知芯片产业发展的支持,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相关创新成果商品化及产业化。智能微系统研究所主要开发的产品包括智能感知芯片(陀螺仪+加速度计)及惯性测量单位(IMU) 模组微系统,研究所负责场景对接、产品交付,致力于推动相关成果转化,培育孵化智能微系统垂直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


团队成员介绍

undefined

智能微系统研究所

团队负责人:李建玲  

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教授,西工大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专业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空天动力。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目、NASF联合基金项目、科学挑战专题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合著出版专著1部,发表期刊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软著3项。入选2013年全国百篇优博论文提名及陕西省优博论文、西工大“翱翔新星”、“翱翔学者”,获陕西高校科技一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三等奖、“智汇温州”全球创新创业大赛第二名等奖励。兼任中国宇航学会弹药安全技术专委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委会爆轰组成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分会科学传播委员会委员等。

团队成员:李林益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硕士、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历任博创汉威CTO、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长期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及其产业化。

团队成员:王丁喜
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教授,流体机械系系主任,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长期从事叶轮机气动与气弹数值计算和优化方法研究。

团队成员:刘宇飞
电子科技大学本硕,华为解决方案专家,10年硬件解决方案及技术支持经验,5年市场生态拓展经验。

团队成员:冯嫣
中科院硕士、清华大学学士、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博士(在读),历任环保部专家、数宝科技副总经理。长期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团队成员:魏琦
博士、清华大学副研究员,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硕博导师。从事高性能数模混合芯片研究,研发多款高性能微小电容检测电路。

团队成员:邢博文
清华大学博士。7年MEMS惯性仪表研发经验,4年自研传感器流片经验。


    产品介绍

团队现已开发的产品包括智能感知芯片(陀螺仪+加速度计)及惯性测量单位 (IMU)模组微系统。MEMS芯片通过集成电路装备和工艺,将机械结构、敏感结构及电路系统整合到一颗芯片上,形成复杂的片上系统,故而被称为“后摩尔时代”的颠覆性技术。陀螺仪与加速度计主要通过测量载体在三个正交方向上的角速度和线加速度,来计算载体的姿态和位置信息,并可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微电子器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导航计算。现已开发的TG701系列惯性测量单元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高集成度、高性价比、体积小、质量轻、功耗低以及全国产化等特点。 

目前,上述产品已应用于航天航空、振动监测、安全监控等行业。